感謝老陳分享,希望有更多人看到~



設計界誓抗「無償競稿」   文︰Nathan
26 Feb 2008

香港人一向自詡創意澎湃,但反觀本地創意工業在全世界的地位,卻一直顯得不上不下。說它領導風潮,似乎仍須努力;說它不堪入目,卻又不至於此。是甚麼因素拖著創意人的大腿?關鍵可能是大眾對創意有多尊重。一群設計師近日發起一項運動,矢志改變業界積存經年的陋規──「無償競稿」,以期改善設計師的待遇,同時提高業界整體水平。

「無償競稿」究竟是甚麼?得從設計師接洽工作的流程談起。一般來說,當出資人 ( 公司/企業等 ) 在投產一款商品前,其一步驟是考慮產品的設計,並選擇合適的專才負責箇中細節。企業揀取人選時,可以依據設計師的履歷、過去的設計作品、曾處理項目、所屬公司規模、獲獎多寡,以至名氣,來作出考慮。


本地設計師發起反「無償競稿」運動,由去年12月展開,已制訂相關指引,呼籲業界及商界正視此問題。

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余志光認為,「無償競稿」會令香港的創意工業淪為「機械作業」。
但約於10年前,部分公司竟想出一條絕橋,每逢揀卒前,先「邀請」設計師若干人,就項目構思一系列「初步」設計,讓他們互相競爭,出資人則從中選拔。這種風氣其後蔓延開去,各大、小企業爭相仿效,成為本地設計業的行規。唯競投階段的設計,企業分文不付,設計界稱此行徑為「無償競稿」( free pitch )。


「慳錢」作祟惡性循環

乍聽起來,企業讓設計師公平競爭,優勝劣敗,似無不妥,為何設計師現在要群起抗爭,過去又敢怒不敢言?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余志光 ( Eddy ) 打個比喻:「你家中水喉漏水,請修理技工上門檢查,即使報價後你嫌貴不修理,也得付檢查費,對嗎?設計師賴以維生的是腦汁及創意,為甚麼要為客戶免費提供設計方案?」

據了解,「無償競稿」始於10年前,當時本港正值金融風暴,企業盈利倒退,紛紛節省成本,首先開刀削減的開支,正是「設計」這類看似虛無縹緲無實質價值的環節。其後一連串事年如沙士等,令本港經濟徘徊谷底,然而生意終歸要做,產品總要推出,企業急須設計師提供服務,卻不願多花錢,於是逐步放棄沿用合作有素的設計師,但又不敢貿然起用默默無聞的新人,就以類同「招標」的形式來揀人。由於企業以「慳錢」為大前提,揀人時往往以價低者得為原則,設計的好壞反而次要,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。
「整個過程可謂習非成是。由於設計師無把握生意會落於自己手中,事實上企業的項目負責人覺得『有著數』,每每叫來一大班人競爭,設計師能投得項目的機會率甚低,自然不敢花太多心力於競稿上,最常見的情況是『交行貨』及碰運氣。更壞的風氣是設計師投其所好,交出最穩陣方案,長此下去本地設計怎會有進步?」Eddy無奈指出,有設計師堅持不願參與「無償競稿」,竟被企業列入「黑名單」,「其實『無償競稿』絕不應是行規。有些開明的項目負責人也明白此陋習的缺點,但礙於公司制度,也難以改變競稿方式。」



沒有贏家的遊戲

Eddy指出,香港設計師協會曾於2004年作出調查,結果顯示99%受訪者曾參與『無償競稿』,而100%受訪者覺得此現象不健康。「外國並不流行『無償競稿』,他們明白這是『沒有贏家的遊戲』。香港的情況有惡化?象,平面及包裝設計界均有此陋習,公司的年報設計最為嚴重。」他認為所有優秀設計,均源自設計師與客戶緊密溝通,前者對服務對象的文化和需求深入了解,後者則投放更多時間去細察各種設計的優劣,雙方皆不能只顧滿足表面需要,才會出現用心而貼身的設計。

為扭轉此局面,該協會擬定了一系列競稿指引,並發信予會員設計師及客戶,要求業界正視問題。「協會撰寫了一篇標準回覆信,供會員婉拒客戶要求時所用。要知道以一人之力抗拒『無償競稿』十分為難,但若有協會做後盾,只要設計師齊心,目前情況並非不能改變。」Eddy補充,美國設計界曾經出現類此現象,後得當地協會發起一項反『無償競稿』計畫後,才得以改善。


各界設計師有話說

陳超宏:讓設計界見到藍天白雲


Eric Chan Design設計總監陳超宏 ( Eric ) 認為,本地設計水準近年大倒退,「簡直像回到10年前的水平,還膽敢自稱國際大都會。」皆因以前企業懂得起用符合公司理念的設計師,現在則隨便找一人負責設計,「『無償競稿』哪會產生好作品,根本是一場大龍鳳。」

Eric說,無論是甚麼形式的「無償競稿」,即使是交行貨,也會耗用設計師與其公司的資源,「如果一家設計公司接連競投失敗,損失可想而知。」他憶述,有一次某家大企業找來超過15間設計公司參加競稿,事先沒提及是「無償」的,也沒指明參與人數眾多。結果約50位同業迫在一房間,才知道是「無償競稿」,而且「投標」項目只是設計一款公司標誌,當場即有設計師不滿離場。「有人甚至覺得是侮辱。希望日後『無償競稿』再非業界主流,讓大家見到藍天白雲。」

李躍華:室內設計界是重災區

華譽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裁及設計總監李躍華 ( Francis ) 表示,室內設計界是「無償競稿」的重災區,「本地商家常以『項目金額動輒數千萬元』為理由,要求設計師先提供設計方案,若不就範,休想得到生意。可是他們不僅僅要初步設計概念,往往根本要你替他設計整個項目,美其名『落標』,實際上連建築圖及立面圖也要包辦。當中設計公司所花的人力及物力,難以估算。」

Francis坦言室內設計師很少從未參與「無償競稿」,他本人早年也要隨俗。不過幸而他自組的公司,大部分客戶均合作已久,雙方彼此熟悉,有互信基礎,因此其後才能對「無償競稿」「拒絕再玩」。
  
「『無償競稿』無疑是慢性自殺。不少中小型設計公司,以為憑參加『無償競稿』可以搶到生意,但這只是賭博心態,若你有一半項目競投落空,亦即一半投資全無回報,實在得不償失,我眼見不少中小企因而結業。」Francis透露,內地大型企業「出手」較寬鬆,「無償競稿」反而不及本港企業普遍,又或者採取「有償競稿」,雖然要求設計師提供初步方案,但願意付出一定報酬,「香港最落後。其實政府才是 『無償競稿』的源頭。」

彭志江:產品設計師團結拒「無償」

Zanif Design Consultancy Creative Director彭志江 ( Winnif ) 表示,一直以來,產品設計師較具保障自身利益的意識,當幾年前「無償競稿風」由其他設計界別漸漸吹至時,產品設計師均十分抗拒,「我們主要是賣一條橋,譬如用某種風格設計一只杯,客戶可能表面上『唔buy』,背後卻抄襲了你的概念,用於生產碗和碟,中間的版權問題很複雜。產品設計師懂得要求『有償競稿』,採取分段收費,通常是4-3-3制,提出意念收4成、發展該意念收3成,最後落實細節再收3成,這樣做對雙方均較公平。

Winnif認為,若設計師不團結,肯定是死結,「大公司往往會以自身的名氣去利誘設計師屈服。有時一些設計公司業績低沉,希望藉與大品牌合作挽回聲譽,就會參與『無償競稿』。我曾經拒絕大量『無償競稿』的工作,更遭人列入黑名單;因此現時客戶主要是外國企業,他們比較懂得欣賞設計師的才華。其實有麝自然香,業界如不『守龍門』,就會被人攻陷。」他強調,香港的設計師平均水準不俗,只是不少不甘被本地公司剝削,唯有替國外品牌工作,「有時見到港人設計在外地大受歡迎,偏偏本地品牌的設計卻愈來愈差,生於斯長於斯,也感到難過。」







說明了些什麼

唉!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os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